• menu icon
cens logo

匯整各種市場資料及專業分析,讓買主及讀者更快掌握台灣各主要出口產業中的最新亮點,包括創新研究成果、品牌策略、市場趨勢及未來展望等,


熱軋高擴孔型高強度鋼HM780T-FB,可應用於汽車懸吊系統的控制臂 。(中鋼/提供)

中鋼成功開發熱軋高擴孔型高強度汽車用鋼系列產品

2024/06/07

國際市研機構 MarkLines預估2024年全球汽車銷量達9,225萬輛,年增率2.7%,另《經濟學人智庫》近日報告也預測2024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可望達1,490萬輛的水準,且占全球新車銷量的24.6%。中鋼採取創造難以替代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策略,繼成功開發電動車馬達用「超能效自黏塗膜電磁鋼」後,近期再成功開發及量產「熱軋高擴孔型高強度汽車用鋼」,包括HM590T-FB、HM620T-FB及HM780T-FB等系列產品,並通過日系、美系車廠國際規格驗證,已應用於安全帶扣件、安全氣囊氣體產生器機殼及控制臂等需特定加工成形的車用零組件,力助中鋼擴大車用鋼供料範圍,爭取全球車市復甦成長商機。 汽車車身骨架、內裝件、底盤件、鈑金件的總重約佔車體重量的75%,根據研究顯示,車體每減重10%,可減少燃油或電力消耗6至8%,故全球主要鋼廠皆以開發先進高強度汽車用鋼為發展策略,透過車體輕量化來提高...


特斯拉(Tesla)在泰國曼谷設立的一處Model 3快閃體驗店。 歐新社

特斯拉優先考慮在東南亞擴張 面臨比亞迪競爭

2024/06/07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一位高階主管周二表示,特斯拉優先考慮向東南亞的擴張,並強調在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中,公司面臨來自中國大陸比亞迪的競爭。 路透報導,近年來,東南亞地區已成為最熱門的電動車市場之一,在美國需求放緩之際,東南亞市場可以為特斯拉提供龐大的客戶基礎。 特斯拉公共政策和業務發展主管Rohan Patel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寫道:「未來幾年,東南亞無疑將成為電池儲能和電動車應用的主要增長地區。」他的這篇貼文是在回應一篇慶賀Model Y在馬來西亞首次交車的用戶的貼文。特斯拉在馬來西亞也銷售Model 3。 馬來西亞政府已於去年核發給特斯拉汽車銷售牌照,並表示特斯拉將在大馬境內建立充電站網。 特斯拉同時也在與東南亞其他國家商談擴大業務,包括東南亞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泰國。泰國政府一位官員本月稍早表示,特斯拉在2023年底勘查了一處地點後,已討論了...


大陸財政部公布,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中央財政補貼人民幣64.4億元(約合新台幣290億元),加上地方補貼人民幣47.5億元,合計補貼人民幣111.9億元(約新台幣503億元)。 (新華社)

陸汽車舊換新祭500億補貼 比亞迪、蔚來等響應

2024/06/04

大陸財政部公布,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中央財政補貼人民幣64.4億元(約合新台幣290億元),加上地方補貼人民幣47.5億元,合計補貼人民幣111.9億元(約新台幣503億元)。這也是目前大陸刺激消費中的最大筆補貼資金,且補貼新能源車高於燃油車,將加速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 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按中央及地方政府六比四的資金比率出資,依照商務部、財政部等七部門日前公布的細則顯示,今年4月26日至12月31日期間,對個人消費者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或報廢2018年4月30日之前的新能源乘用車,購買新能源乘用車補貼人民幣1萬元,購買2.0升排氣量以下燃油乘用車補貼人民幣7,000元。 而在企業端方面,已有多家車企積極回應,比亞迪、蔚來汽車、長安汽車等紛紛推出以舊換新活動。例如,比亞迪針對旗下王朝系列各車型推出置換補貼最高人民幣1.8萬元的優惠政策;蔚來汽車宣布推出人民...


比亞迪5月銷量33萬輛年增38%。圖為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的秦L新車型。(新華社)

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增38% 小鵬、理想、賽力斯也亮眼

2024/06/03

大陸車企陸續公布5月新能源車交付量,其中汽車巨頭比亞迪昨(2)日發布公告顯示,5月新能源車銷量為33.18萬輛,年增38.1%。而蔚來汽車5月交付20,544輛,刷新月交付紀錄,年增233.8%。備受矚目的小米SU7在5月交付量為8,646輛。顯示大陸電動車企在5月交出好成績。 比亞迪指出,今年前五個月新能源車銷量達127.13萬輛,年增26.8%。具體來看,5月純電車14.6萬輛、混動18.4萬輛,當月出口3萬7,499輛。其中秦系列5月銷量5.7萬輛為榜首。 為了保交付,小米董事長雷軍表示, 小米SU7累計鎖單量達8.8萬輛,6月將開啟雙班制生產,確保單月交付1萬輛,今年保底交付10萬輛,全力衝刺12萬輛。小米昨日宣布,為加速訂單與生產匹配效率,5日起將大定鎖單猶豫期,從七天縮短至三天。 小鵬汽車5月交付新車10,146輛,年增35%,月增8%;理想汽車5月交付新車...


不少公車業者坦言,車廠缺乏選擇、也無法購買柴油車,最終造成的是公車業者的重擔。示意圖。圖/北市公運處提供

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 業者:車廠選擇少成重擔

2024/06/03

面對2030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然而,符合申請汰換資格的電動車廠僅有2間,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表示,政府要扶植電動車廠,但是現在選擇車廠過少,現行也不得再購買柴油車,最終造成的是公車業者的重擔。 據了解,目前電動車價為每輛950萬元到1200萬元間,而低地板的柴油公車,每輛為400到500萬,缺乏補助情況下,業者自行汰換成電動車的成本過高,相對來說是一大挑戰。 李建文說,明年正值公司的油車汰舊換新高峰,初估一年約有100到200輛替換,若以100輛推算,至少得花上7億元,然而,現行能夠申請補助的車廠卻僅有2間,說真的未必合用。 他說,每個縣市的地理環境、路線都不同,光是油車也得配合路型購買不同車種,以台北市為例,如果是站外調度一整天往外跑的車種,就不能買快充型;如果停車數量有限者、長距離路線,就會需要慢充型。 他說,中央開放能申請的電動車廠,正好是快充型和慢充型...


電動車廠比亞迪(BYD)。 路透

陸車廠打價格戰、全球需求趨緩 電動車市況停看聽

2024/06/03

電動車廠比亞迪(BYD)發動價格戰,中國大陸品牌車廠跟進,歐美日電動車品牌車廠備感壓力,純電動車削價搶市占,也受油電混合車蠶食威脅,全球電動車市場競爭加劇。不過法人評估,今年電動車需求仍趨緩,競爭中景氣市況仍未明朗。 中國大陸品牌車廠比亞迪在農曆春節假期後,發動建議售價(MSRP)砍價20%幅度的銷售策略,牽動其他大陸電動車品牌紛紛跟進,陸媒報導,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合眾汽車、吉利汽車、北京現代汽車、哪吒汽車等,陸續加入降價競爭戰局。 產業人士指出,價格是電動車廠能否擴大市占率的重要關鍵,中國大陸是全球電動車銷售規模最大的市場,加上大陸具備包括電池等關鍵零配件的完整電動車產業供應鏈,經濟規模效應大,大陸電動車品牌車廠得以發動價格戰,這也讓其他歐美日電動車品牌車廠備感壓力。 本土投顧法人引述數據統計,去年全球最暢銷20款電動車中,16款屬於大陸車型,2款是特斯拉車...


針對美方將對中國製造的聯網汽車進行「國家安全」風險審查,大陸商務部4日發出新聞稿表達嚴重關切。(美聯社)

陸商務部:美以國安藉口阻陸車出口 必要時將採有力措施

2024/05/31

美國於當地時間2月29日公告,將對中國大陸製造的連網汽車進行「國家安全」風險審查。對此,大陸商務部4日晚間回應稱,美方以「國家安全」為藉口意圖阻礙中國大陸汽車正常出口,中方對此嚴重關切。 根據大陸商務部網站消息,4日,商務部發言人就美國政府擬對中國製造連網汽車進行國家安全風險審查發出「答記者問」新聞稿。 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注意到有關情況。美方以「國家安全」為藉口,意圖阻礙中國汽車正常出口,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近年來,美方對中國大陸汽車加徵高額關稅、限制參加政府採購、推出歧視性補貼政策,現在又打著國家安全旗號,意圖設置非關稅壁壘,是典型的保護主義做法,會擾亂和扭曲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也會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 該發言人指出,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為全球汽車產業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遷做出正面貢獻。中方敦促美方尊重市場原則,為各國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中方將持續評估...


歐盟計畫開始對進口自大陸的電動車進行海關登記,若歐盟稍後完成調查並認定大陸電動車享有不公平補貼,這些電動車可能自登記日起被徵收關稅。圖為大陸民眾在2023年上海車展上,觀看比亞迪Seal電動汽車。(路透)

歐盟擬對大陸電動車作海關登記 恐徵收追溯性關稅

2024/05/31

歐盟計畫開始對進口自大陸的電動車進行海關登記,若歐盟稍後完成調查並認定大陸電動車享有不公平補貼,這些電動車可能自登記日起被徵收關稅。 海關登記將於該計劃在歐盟官方期刊上發布後的第二天開始,這很可能是在未來幾天內。 路透報導,歐盟委員會正在對大陸電動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以確定是否徵收關稅以保護歐盟生產商。儘管歐盟可能在7月徵收臨時關稅,但調查將於11月結束。 歐盟委員會5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指出,有充分證據證明大陸電動汽車獲得補貼,自去年10月正式啟動貿易調查以來,歐盟進口大陸電動車的數量年增14%。 報告指出,如果在調查結束前進口大陸電動汽車繼續加速增長,歐盟生產商可能會遭受難以彌補的損失。 中國歐盟商會表示,對此舉感到失望,進口激增反映出歐洲對電動車的需求不斷增加。 另外,在美國開始調查大陸電動汽車之際,共和黨籍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5日提...


蘋果傳出取消穿戴裝置導入Micro LED計畫。 美聯社

Micro LED 失寵台廠蒙塵 蘋果穿戴裝置傳取消導入「殺手級顯示器技術」

2024/05/30

蘋果傳出取消穿戴裝置導入Micro LED計畫,暗示看淡原本被市場譽為「下世代殺手級顯示器技術」的Micro LED發展,震撼業界。台廠當中,面板廠友達與其轉投資LED廠富采、錼創等都積極揮軍Micro LED,隨蘋果領頭看淡Micro LED,相關台廠後市恐蒙塵。 蘋果原訂採用AMS OSRAM(歐司朗)的Micro LED,導入Apple Watch Ultra 3產品,惟歐司朗宣布:「得知支撐公司Micro LED策略的項目意外取消,該公司將重新評估自己的Micro LED策略」,並預計出售馬來西亞工廠,同時提列高達6億元至9億歐元(約新台幣205億元至308億元)的鉅額資產減損。 歐司朗的說詞,讓蘋果取消穿戴裝置導入Micro LED計畫的消息曝光,並透露出Micro LED可能成為蘋果繼電動車之後,另一個淘汰的開發項目,為市場再度投下一枚震撼彈。 友達、富采、...


圖檔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研調:二次替換需求可期 今年LED照明市場估成長

2024/05/30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預估,2024年將有約58億支LED光源及燈具陸續達到使用壽命而退役,帶來可觀的二次替換的需求,有助於LED照明市場從頹勢中逆轉,帶動整體LED照明需求達134億支。 集邦科技今天發布新聞稿說明,在2023年全球正常使用的燈具中,以發光二極體(LED)為光源的燈具比例已約達70%,能夠被LED替換的傳統燈具使用場景越來越有限。只有部分特殊要求的場景,還存在其他非LED的照明燈具。 集邦指出,LED照明替換非LED照明的邊際成本持續上升,一次替換的過程或已完成。儘管2023年LED照明產品的出貨量呈現衰退,但總量並沒有急劇減少,集邦認為,這是因為二次替換需求已接續一次替換需求,開始成為支撐LED照明市場的關鍵動能。 集邦評估,2025至2028年LED照明二次替換需求將達高峰,一般LED的使用壽命預期約2萬5000至4萬小時,對比實際使用時間長達7至10年...